1、進一步落實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政策
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政策。進一步落實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政策。加大再貼現對小微企業支持力度,重點支持小微企業500萬元及以下小額票據貼現。將支小再貸款政策適用范圍擴大到符合條件的中小銀行(含新型互聯網銀行)。將單戶授信1000萬元及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納入中期借貸便利的合格擔保品范圍。
2、積極拓寬融資渠道。
進一步完善債券發行機制,實施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,采取出售信用風險緩釋憑證、提供信用增進服務等多種方式,支持經營正常、面臨暫時流動性緊張的民營企業合理債券融資需求。探索實施民營企業股權融資支持工具,鼓勵設立市場化運作的專項基金開展民營企業兼并收購或財務投資。
大力發展高收益債券、私募債、雙創專項債務融資工具、創業投資基金類債券、創新創業企業專項債券等產品。研究促進中小企業依托應收賬款、供應鏈金融、特許經營權等進行融資。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分擔補償機制,發揮知識產權增信增貸作用。引導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發放中長期貸款,開發續貸產品。
3、加快中小企業首發上市進度
為主業突出、規范運作的中小企業上市提供便利
支持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。加快中小企業首發上市進度,為主業突出、規范運作的中小企業上市提供便利。
深化發行、交易、信息披露等改革,支持中小企業在新三板掛牌融資。
推進創新創業公司債券試點,完善創新創業可轉債轉股機制。
研究允許掛牌企業發行可轉換公司債。
落實創業投資基金股份減持比例與投資期限的反向掛鉤制度,鼓勵支持早期創新創業。
鼓勵地方知識產權運營基金等專業化基金服務中小企業創新發展。
對存在股票質押風險的企業,要按照市場化、法治化原則研究制定相關過渡性機制,根據企業具體情況采取防范化解風險措施。
4、減輕企業融資負擔。
鼓勵金融機構擴大出口信用保險保單融資和出口退稅賬戶質押融資,滿足進出口企業金融服務需求。
加快發揮國家融資擔?;鹱饔?,引導擔保機構逐步取消反擔保,降低擔保費率。
清理規范中小企業融資時強制要求辦理的擔保、保險、評估、公證等事項,減少融資過程中的附加費用,降低融資成本;相關費用無法減免的,由地方財政根據實際制定鼓勵降低取費標準的獎補措施。
5、建立分類監管考核機制。
研究放寬小微企業貸款享受風險資本優惠權重的單戶額度限制,進一步釋放商業銀行投放小微企業貸款的經濟資本。修訂金融企業績效評價辦法,適當放寬考核指標要求,激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投入。
指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夯實對小微業務的內部激勵傳導機制,優化信貸資源配置、完善績效考核方案、適當降低利潤考核指標權重,安排專項激勵費用;鼓勵對小微業務推行內部資金轉移價格優惠措施;細化小微企業貸款不良容忍度管理,完善授信盡職免責規定,加大對基層機構發放民營企業、小微企業貸款的激勵力度,提高民營企業、小微企業信貸占比;提高信貸風險管控能力、落實規范服務收費政策。
6、推進國家級新興產業基金
軍民融合產業基金實施運營
充分發揮各類基金的引導帶動作用。推動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走市場化、公司化和職業經理人的制度建設道路,使其支持種子期、初創期成長型中小企業發展,在促進中小企業轉型升級、實現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。
大力推進國家級新興產業發展基金、軍民融合產業投資基金的實施和運營,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、軍民融合產業領域優質企業融資。
7、減輕中小企業稅費負擔。
清理規范涉企收費,加快推進地方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零收費。推進增值稅等實質性減稅,對小微企業、科技型初創企業實施普惠性稅收減免。根據實際情況,降低社會保險費率,支持中小企業吸納就業。
8、在政府采購活動中
向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傾斜
各級政府要為中小企業開展政府采購項下融資業務提供便利,依法及時公開政府采購合同等信息。研究修訂政府采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暫行辦法,采取預算預留、消除門檻、評審優惠等手段,落實政府采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政策。在政府采購活動中,向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傾斜。
9、改進財稅對小微企業融資的支持。
落實對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降費獎補政策,中央財政安排獎補資金,引導地方支持擴大實體經濟領域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規模,降低融資擔保成本。
進一步降低創業擔保貸款貼息的政策門檻,中央財政安排資金支持地方給予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及獎補,同時推進相關統計監測和分析工作。
落實金融機構單戶授信1000萬元及以下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政策、貸款損失準備金所得稅稅前扣除政策。
10、引導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。
支持推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,聚焦主業,增強核心競爭力,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和水平,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。研究制定專精特新評價體系,建立動態企業庫。
以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為基礎,在核心基礎零部件(元器件)、關鍵基礎材料、先進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等領域,培育一批主營業務突出、競爭力強、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。
實施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專項工程,打造一批融通發展典型示范和新模式。圍繞要素匯集、能力開放、模式創新、區域合作等領域分別培育一批制造業雙創平臺試點示范項目,引領制造業融通發展邁上新臺階。
版權所有 ? 2023 福建華塑新材料有限公司 www.cps-international.cn 閩ICP備17034359號-1 技術支持:元碼科技